電影概述
片名:英雄
外文名:Ying xiongHero
領銜主演:李連杰 Jet Li
張曼玉 Maggie Cheung
陳道明 Daoming Chen
甄子丹 Donnie Yen
章子怡 Ziyi Zhang
地區:香港 中國
導演:張藝謀 Yimou Zhang
編劇:王斌 Bin Wang
張藝謀 Yimou Zhang
李馮
年份:2002年12月14日
語言:國語
影片簡介
戰國末期六國征戰,秦國最強,秦始皇(陳道明)也就成了各國的敵人。大俠無名(李連杰)、殘劍(梁朝偉)、飛雪(張曼玉)、如月(章子怡)、長空(甄子丹)都要刺殺秦王。殘劍在知道了秦王一統天下的大志後,為了天下蒼生的安寧,放棄了刺殺秦王的機會。在長空、飛雪、殘劍的幫助下,來自秦國的無名獲得了離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遙的機會——無名最厲害的劍術是“十步一殺”。在為秦始皇講述了他是如何殺死三位大俠的故事後,無名拔劍刺向秦王。究竟結果如何? 一拖再拖後,負責北美發行的米拉麥克斯公司終於把《英雄》的首映定在了8月24日,自此,美國觀眾終於見到了這部中國歷史上最賣座的影片。
導演介紹
在近二十年中,張藝謀是站在中國電影最前沿的人物之一。張藝謀曾是工人,他超齡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的事跡被法國《電影手冊》列為影響電影進程的一件大事,事實證明,他日後的確成為“78班”乃至“第五代”中的主將。由於影響力的不斷擴大,張藝謀也被視為中國當代文化的一個標誌,他在不同創作領域的嘗試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所在。近年來,張藝謀開始從事大規模的商業電影製作,作品形成爭論的話題。無論如何,張藝謀都注定成為這個時代文化的主角。
演員介紹
李連杰
國小二年級那年暑假,因為參加學校習武班,憑著先天的資質,被北京武術隊教練相中,認為他是天生練武奇才,此後李連杰一頭栽進武術世界,十一歲時,李連杰獲得第一個武術比賽冠軍,並開始有了固定的薪資,可以拿錢回家幫助家
庭。之後,他入選“中國武術表演訪問團”,跑遍五大洲四十餘國,更連續五年奪得全能武術金牌,李連杰所締造的空前紀錄,至今尚未有人打破,而矯健的武打身手,也因此讓他受到香港銀都影業的注意,並簽為旗下藝人,正式朝影壇發展。1982年張鑫炎所執導的《少林寺》,相中十七歲的李連杰,影片上映後,李連杰的武打功夫技驚四座,讓他一炮而紅,奠定其日後成為功夫巨星的里程碑。
1988年李連杰移居美國,演藝事業開始有了新的發展。接連演出《龍在天涯》與徐克執導的《龍行天下》。1991年回到香港演出了《武狀元黃飛鴻》,為演藝生涯創下新的高峰,之後李連杰與徐克等導演合作多部武俠電影,成功帶動港台兩地武俠電影的潮流,1997年後,李連杰將事業重心移往好萊塢,正式向國際影壇進軍,拍攝多部賣座影片,包括《致命武器4》、《致命羅密歐》,以及《龍之吻》,而不同於過往他在華語電影中的武俠功夫形象,李連杰在好萊塢電影中展現了全新的動作片風格。
2002年,李連杰與張藝謀導演合作的《英雄》在國內外都獲得巨大成功,再次向影迷展示了他深厚的演技和高強的武功。李連杰穩重、剛毅、自信,以及更為內斂、更為深沉。李連杰蘊涵了中國悠久的武術底蘊,成為李小龍之後的又一個武術大家,作為國際影星成為中國武術和精神的象徵。無論是作為武術運動員,還是作為影壇人物,他都創造出了輝煌的成績。英俊隨和的外表,堅毅、嫉惡如仇的性格,漂亮的打鬥,他的許多經典之作,傾倒了無數觀眾。而後他又身手不凡地打進好萊塢,讓全世界都領略到了中國武術的真功。
張曼玉香港演員。原籍上海,生於香港,八歲時隨家人赴倫敦並加入英國籍。在英國肯特中學讀書,16歲當書店售貨員。1981年到香港旅遊時,無意中被廣告商看中,便留下來發展。
983年,張曼玉參加“香港小姐競選”,獲亞軍和最上鏡小姐,後入無線電視台當演員,隨後參演電視劇集《畫出彩虹》、《新紮師兄》、《豪門恩怨》、《武林世家》等。1984年以《青蛙王子》首次登上銀幕。後主演《緣份》 (1984),被譽為“最有前途的女星”。接著又主演了《警察故事》(1986)、《玫瑰的故事》(1986)、《天賜良緣》(1987)、《精裝追女仔》(1987)、《愛的逃兵》(1988)等,多半為花瓶角色。
1988年成功主演楊凡的《流金歲月》、張堅庭的《過埠新娘》和王家衛的《旺角卡門》,事業開始出現轉機。後參演關錦鵬的《人在紐約》(1989,台灣名《三個女人的故事》),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,此後又以《甜蜜蜜》(1997)、《花樣年華》(2000)兩度問鼎這一獎項。1989年主演陳友的《不脫襪的人》,獲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,此後又以《阮玲玉》(1992)、《甜蜜蜜》(1997)、《宋家皇朝》(1997)、《花樣年華》(2000)四度贏得這一殊榮。她還曾以嚴浩的《滾滾紅塵》,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。《阮玲玉》更使她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,成為第一個在三大國際性影展中獲得影后桂冠的中國演員。
2004年,她主演前夫阿亞薩斯的《清潔》(Clean),又成為第57屆坎城國際影展影后。她是我國獲獎最多、演技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。她參演的其他名片還有麥當雄的《月亮·星星·太陽》(1988),陳可辛的《雙城故事》(1990),許鞍華的《客途秋恨》(1990)、王家衛的《阿飛正傳》(1990)、《東邪西毒》(1994),徐克製作、編導的《新龍門客棧》(1992)、《青蛇》(1993),高志森的《家有喜事》(1992),杜琪峯的《東方三俠》、《赤腳小子》(1993),王穎的《中國盒子》(1997),張藝謀的《英雄》(2002),阿亞薩斯的《功夫大王》(1999)等。
幕後製作
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的力作《英雄》自開拍起便引起廣泛關注,該片耗資3000萬美元,場面宏大,製作精良,演員陣容強大,製作班底逾100人,以金山、雅丹地、敦煌古城、九寨溝等地為外景地。導演張藝謀從《史記》里得到考證,秦國的馬都是黑色的,製片部門便把300多匹精選出的戰馬全都拉去焗了油。影片服裝設計由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得主和田惠美女士擔綱,曾經獲得過15項格萊美音樂大獎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帕爾曼,用價值600萬美元的小提琴為該片演奏主題曲。在影片正式推出以前,還專門推出了記錄《英雄》拍攝歷程的系列片《緣起》。導演自述
《英雄》少拍了一個鏡頭
在《臥虎藏龍》之後,華語電影的武俠傳統重新被發現,而這波武俠浪潮的特殊在於,一些藝術片大師也投身其中。張藝謀的《英雄》是其中迄今最成功的一部。超過兩億人民幣的內地票房,全新的行銷方式,以及影片的藝術水準和主題,這一切都是全國性的話題。三年之後,張藝謀接受本報專訪,談及舊作時並沒有迴避失誤,但言辭間更多的還是自信。
即使跟風,也要做第一個拍《英雄》,是圓我小時候的一個夢想。記得10年前在夏威夷電影節上和觀眾對話,我就開玩笑說下一部要拍武俠電影,觀眾都覺得很好玩。但實際上,我並不是開玩笑。“文革”期間,哪本書最影響你,你就成了它的迷,我就是因為“文革”時期讀的武俠書,27本《鷹爪王》一本一本拆開來看完的,當時根本就沒有書看,一部武俠就能迷成那樣。
《英雄》的劇本1998年就開始準備了,最後決定用荊軻刺秦的故事來做一個武俠的新包裝,就在自己寫得很過癮的時候,《臥虎藏龍》橫空出世,那個火爆!當時就預感到會有人說我跟風,你想《臥虎藏龍》那么成功,空前到了絕後的程度,你再怎么做,也躲不掉跟風的嫌疑,一下子就想放棄了。但是我又想,《臥虎藏龍》的影響是深遠的,我得用多少年來等呢?多少年後拿出來拍也還是會被人說啊,而且跟得更晚,那還不如現在拍吧,說我跟就跟吧,至少在內地,我是第一個跟的。世俗的問題就世俗解答吧!
曾經想找高倉健演“無語”
這當中還有一個插曲,就是《英雄》最開始時曾經想找高倉健來演一個大俠,叫“無語”,不會說話,是個啞巴。如果他演,這個劇本就按他寫了。當時老高一直希望有機會合作,我還不是十分了解他,以為《英雄》是一個大片,萬眾矚目啊,所以就讓人給他發了一個提綱,但是他很委婉地謝絕了。我就覺得特別慚愧。
一開始拍的時候,也沒有想到要拍多大,投資其實是隨著演員的加入漲上去的。開始我托《臥虎藏龍》的製片人江志強幫我在香港聯繫武術指導,沒想到看完本子後他很喜歡,說“乾脆我來投資吧!”那時還沒有所謂大製作的概念,人家《臥虎藏龍》拍得也不大。他就說要不主演找李連杰?一問,李連杰願意演,江就說,李願意演得加1000萬元片酬,我問:“能賺回來吧?”他說:“能賺回來!”於是就又找了張曼玉、梁朝偉,一找找了一堆,成了大製作。
被米拉麥克斯剪掉的結尾
《英雄》拍完後,很多人從意識形態的層面對我展開了批評,說我是為秦始皇歌功頌德,美化極權者。尤其是對最後那段字幕,爭議很大。但其實那段爭議是李連杰讓我加的,他說外國人對長城普遍有誤解,以為是進攻的工具,但其實長城是為了防禦。我一想覺得有道理,就加上去了。
本來,我給《英雄》安排的是另外一個結尾,但是後來被米拉麥克斯公司剪掉了,說太複雜,老外看不懂,我也只好同意。當時那個結尾都拍了:無名被射死後,戈壁灘上,屹立著三座新墳,分別埋葬著無名、殘劍和飛雪,老僕人和如月跪在墳前灑酒祭奠,老僕人說:“中國歷來有句話,就是士為知己者亡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得三個知己,便得天下。”如月在旁邊說:“那他們三個就是天下了。”老僕人說:“是,他們三個就是天下。”其實我覺得挺棒的,可是被剪了!
遺憾少拍了一個鏡頭
後來我和王斌(《英雄》編劇)也說過,《英雄》中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,少拍了一個鏡頭,只要再多拍30秒,影片就完全不同。我當時在拍攝時都想到了。就是在秦王宮大殿,原來是一個大臣跟秦王說:“大王殺不殺!”我很喜歡那種大殿空空的感覺。後來看樣片,陳道明說:“導演,這個好像沒氣氛,沒意思啊!”我想想也是:“那咱們就調好幾百人!”過了幾天,專門叫陳道明回來把那場戲重拍了一遍。我們從老乾休所拉了800個老幹部來演大臣,800個人齊聲喊:“大王殺,大王殺!”氣氛一下子就上來了。後來補完了,副導演問我:“導演就補這個嗎?還有別的方案嗎?“我當時腦子轉了一下,又放棄了:”算了,不補了!“
我當時轉的其實是另外一個方案,就30秒:“大王殺,大王殺!”萬箭齊射,無名死在宮門口,秦王兩眼落淚。突然,800個大臣哈哈大笑,全體向秦王鞠躬:“恭喜大王,又躲過一劫!”秦王笑而不答,但是眼中仍帶著淚,只說了一句:“厚葬!”完了。
我後來回過頭再想,這個鏡頭很特別,說明秦王終究還是個梟雄啊。“恭喜大王,又躲過一劫!”這是什麼意思呢,就等於說,所有這些都可能是一個套。大王知道自己躲不過這一劍,那么怎么躲,就只能用無名的俠義來打他,以俠制俠。政治是政治,人是人。梟雄,就有意思了。可惜,我當時陝西人的那種“一根筋”出來了,滿腦子都是NB,都是英雄,根本容不得別的想法。如果加上這個鏡頭,我相信所有對我這種意識形態的批判,全都一風吹散了。